-
當東西壞掉,你卻修不了它:談科技產品中消失的維修權
越是聰明的產品、越是仰賴軟體的產品、越是追求卓越體驗的產品,很可能越是不屬於我們這些付費的使用者。
大約幾個月前,我剛開始用 Stoop 這款管理電子報的 app 時,曾在茫茫電子報海中瞥見一則介紹《Rich Builds》這個教人如何重裝 Tesla 的 YouTube 頻道。我因為沒買 Stoop Premium,那期電子報已無法再閱讀,而我也忘了是什麼樣的引言讓我對該頻道感到好奇 ,隱約記得與「所有權(ownership)」有些關聯。總之當時點進去看後,才知道是「維修權(right to repair)」的爭論。
在《星箭廣播》第 20 集〈不在乎曾經擁有,只在乎隨時取用〉,Titan 與我盡可能的用日常生活中可觸及的科技產品、數位內容,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解釋數位年代裡「擁有權」、「使用權(right to access/right)」跟「維修權」的難題。
而這篇文章,我將節目中提及的維修權案例 ——《Rich Builds》另外用文字簡單描述。
開發這些產品的公司或許有他們的理由,像是安全或是商業考量。但分享這個故事,是想讓大家一起思考,身為消費者,哪些「權利」正在消失?這些權利最初又從何而來?是誰認定了作為消費者我們擁有這些權利,誰又決定了我們不能擁有這些權利?而這些權利又是不能更動嗎?如要更動,背後的 stakeholder 會有誰?又是何種動機?我們又為何需要爭取?
科技頻道《Motherboard》在 2018 年採訪了一位叫做 Rich Benoit 的 IT 人員,他在 YouTube 上開了一個節目,教大家怎麼維修 Tesla 的車子。為什麼要教大家修 Tesla?我一開始只以為是個普通的教學影片,反正這年頭人們的有著各種興趣,網上 Maker 的分享不勝枚舉,修車子聽起來也不是多特殊的興趣。
影片看著看著才發現,原來你不是想修 Tesla 就能修 Tesla 啊。因為儘管作為消費者與車主,買了 Tesla 的車,你卻沒被賦予修理 Tesla 車的權利。
不論是實體店面的直營,或是 2019 年開始的網路販售,Tesla 向來自己的車自己賣,以致傳統上通常幫消費者進行車輛維修與保養,以及擁有這些維修資源與技術的經銷商,都不在 Tesla 的維修體系中(但需注意的是,Tesla 還是有授權第三方維修中心支援部分車子的維修)。你無法自己找到零件維修,也無法找經銷商或獨立技師來幫你進行修理。
我不是個愛修東西的人,東西壞了一定是找人處理,就像 iPhone 需要換電池,除了自己沒有相關技術,懶,也是個原因。但會不會修理、想不想修理、懶得修理,都取決於我個人,而不是它人幫我決定可不可以做。
尤其每天回家一定行經修車行,這麼多優秀的技師,怎麼有他們也不被允許做的事呢?
Rich Benoit 的故事,一切都得從 2016 年說起。那年,他從拍賣會上買了一台從水裡撈起、整個壞掉的 Tesla Model S。他只花了一萬四千多美元,台幣 43 萬多。Tesla Model S 原價應該是要三萬八千多美元,台幣 110 幾萬。
他當初買,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把車修好,結果 Tesla 卻不願意賣或提供汽車零件給他。在《Motherboard》的採訪影片中,有一段是他打給 Tesla 客服要零件的對話,對方頓了頓,問他要零件做什麼,Rich Benoit 請對方稍等,put on hold,然後放聲大笑。雖然他沒說什麼,但那幾聲大笑,就像是在說「你媽知道你在這邊問蠢問題嗎?」。
拿不到零件的 Rich Benoit,只好上網到處找其他壞掉的 Tesla、壞掉的車,事倍功半地去拼湊他需要的零件跟工具。他有個迷你倉庫,裡面堆滿車子的零件,有些未必是 Tesla 的。我們可以想像,並不是每個零件都符合他要修的車款,這中間勢必是繁瑣的實驗、大量拼湊,大部分的時候仰賴幸運女神眷顧。
當然,他最後成功修好了這台被泡爛的 Tesla Model S。但這過程,凸顯是的作為車主、一位消費者、物品持有者,你不擁有你擁有的東西。你似乎只是暫時「租」了這個產品。你要修理,必須交由原廠,或是被授權單的維修中心。廠商的維修,只是延長了你的「租用期」。
維修權在美國已被爭論多年。2012/2013 年,麻州率先通過立法 — — 〈Right to Repair bill H. 4362 〉保障車主一定的維修權(該法案只針對車子)。與麻州相比,美國其他州的維修權卻牛步進展,遭遇車廠與企業 stakeholder 不同程度的遊說抵制。然而,儘管條文白紙黑字,模糊地帶依舊存在,因為〈Right to Repair bill H. 4362〉 保障的是車主擁有跟經銷商同等的權利,從製造商那取得維修相關資訊與工具。但問題來了,Tesla 並沒有經銷商。
Section (2)(a) … All content in any such manufacturer’s repair information system shall be made available to owners and to independent repair facilities in the same form and manner and to the same extent as is made available to dealers utilizing such diagnostic and repair information system.
這就是 Rich Benoit 開《Rich Builds》頻道的原因。因為這條「維修權之爭」的路還沒走完。開頻道教大家自己動手修 Telsa,這種近乎徒勞無功的抗議,就是希望持續喚起消費者對正在消逝的「維修權」的重視。
2019 年,他接著在 Indiegogo 募資網站上發起募資專案,希望弄間小小倉庫或工廠,提供一個讓車主一同維修、分享經驗、彼此協助的空間。
與此同時,隨著 2020 美國大選逼近,各種回頭找科技公司「算帳」的政見傾巢而出,民主黨候選人 Elizabeth Warren(亦是麻州參議員)要的不只是 break up the tech companies,還包括將農業機械的維修,「還權於農民」。 其中,涉及高端技術的農業精密設備,在維修權之外,牽涉的亦包括誰有權取得機器所搜集之資料(可以見這篇討論)。不管是汽車、農業機械,或是電子用品,各式各樣產品的維修權爭取,都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來源:Prateek Katyal )
除了捍衛消費者的維修權,Rich Benoit 受訪時亦提及另一個你我都可以思考的問題,就是「回收再利用」。受訪畫面中,他從架上拿下被視為「廢棄物」的遮陽板,皺著眉頭表示,很多明明都可以再利用的,卻被人們輕易丟棄。
回應 Rich Benoit 的「回收再利用」,隔著大西洋的歐盟近年也加緊腳步推出〈Eco-design directive〉的政策指令,在「永續環保」的精神背後,試圖透過政策保障消費者維修的權利,以避免企業蓄意壟斷產品生命週期,迫使消費者在高額又不彈性的維修費前,只能選擇購買新品,加劇物品與資源的浪費。
嚴肅話題走筆至此,倒讓我想到文章最初提到,我因為沒有成為 Stoop 的 premium 付費用戶,所以每個訂閱的電子報,Stoop 只能幫我存最新 10 期。Titan 與我在《星箭廣播》第 20 集談的就是類似的窘況:當我們用訂閱方式獲取服務與產品時,你多大程度擁有你「買」來(或其實是「租」)的服務與產品?
點以下連結,從電子書、閱讀器、手機 app 服務到修理 iPhone 電池,聽我們聊更多關於科技產品擁有權、使用權跟維修權的困難。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